上海衡平仪器仪表厂 低温恒温槽
密闭循环系统
采用全封闭管道设计,避免导热介质与空气直接接触,减少氧化变质风险,同时防止低温工况下冰晶形成、高温工况下油雾产生。例如,膨胀容器与循环管道采用绝热设计,确保介质性能稳定,延长使用寿命。
耐腐蚀材料
管道选用耐高低温、耐腐蚀材质,减少介质对管道的侵蚀;循环泵采用无泄漏设计,避免介质渗漏引发的设备故障或安全问题。
智能控制系统
配备PID算法(比例-积分-微分控制),通过实时监测温度误差并动态调整加热/制冷功率,实现快速响应与精准控温。例如,在恒温阶段微调制冷与加热模块输出功率,维持温度稳定;在升降温阶段控制功率变化速率,实现线性温度变化。
温度采样与补偿
采用多点采样方式,获取循环介质进出口温度、测试舱内环境温度及材料表面温度,全面反映系统热交换效率。通过滞后补偿算法,消除温度变化延迟对控温精度的影响。
循环流量控制
根据实验需求调节循环泵转速,确保介质流量稳定。例如,在材料老化测试中,通过程序编辑预设温度变化曲线,自动完成循环过程,避免流量波动导致的温度失控。
功率动态调节
在升降温阶段,通过控制加热/制冷模块的功率变化速率,模拟自然环境下的温度变化规律。例如,以每分钟1-2℃的速率线性升温或降温,减少热冲击对设备的影响。
环境温度与气流
保持设备周围环境温度稳定(建议20-25℃),避免阳光直射或热源靠近;确保通风良好,防止气流干扰导致局部温度波动。
电压稳定性
使用稳压电源或UPS(不间断电源),避免电压波动引发设备保护性停机。例如,电压波动超过±5%时,设备可能自动停止运行以防止损坏。
散热系统维护
定期清洗冷凝器、散热盘管及散热水塔,确保散热效率。例如,每月清理冷凝器表面灰尘,每季度检查散热盘管积垢情况,避免因散热不良导致温度失控。
清洁与通风
保持设备表面及内部清洁,定期清理散热部件(如冷凝器、风扇)的灰尘,确保空气流通顺畅。
介质管理
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导热介质(如硅油、乙二醇水溶液),并定期检查介质液位及性能。例如,介质不足时及时补充,避免因液位过低导致循环中断。
故障处理
发生故障报警时,先按休止按钮停止设备,再检查故障原因(如过载、传感器故障),排除故障后方可重新启动。严禁强行开机运行,防止扩大损坏。
长期停用保护
冬季长期停用时,先关闭设备电源,再排空系统内介质,防止管道冻裂。例如,北方地区用户需在停机前将介质温度降至0℃以下并排空。
材料老化测试
通过多点温度采样与串级控制算法,实现测试舱内温度均匀分布(温差≤±0.5℃),模拟自然环境下的材料性能变化。
半导体芯片测试
采用高精度PID控制,将温度波动范围控制在±0.1℃以内,满足芯片对温度稳定性的严苛要求。
化学合成反应
结合外循环功能,将高温/低温介质输送至反应釜夹层,实现反应温度的精准控制(如±1℃),提高产物收率。